石榴花开处 丝路青春行
——鲁东大学赴轮台县社会实践纪实(六)
晨晖漫过天山,将轮台大地染上金色的暖意。鲁东大学“石榴花开 丝路同行”实践队踏入深耕的第六个黎明。前五日织就的情谊纽带愈发坚韧,队员们怀揣积累的温暖与经验,再次奔赴卡尕麦来村、巴什阔玉克村、红桥社区与哈尔巴克乡的村巷庭院。巧思在指尖流淌,家国情怀在心间激荡,实践的交响曲在轮台奏响更深沉的乐章。
一组:巧手绘瓜 慧眼识优
在卡尕麦来村,吕志昭、郝菲尔化身“创意魔法师”,为孩子们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纸上瓜田”奇遇。他们摒弃传统画板,以绿、红、黄三色卡纸为媒,引导孩子们巧手翻飞。专注的目光流转,灵巧的指尖跃动,憨态可掬的“纸艺西瓜”在掌心诞生,绿意盎然,红瓤诱人。孩子们高举作品互相展示,成功的喜悦与创造的乐趣在教室洋溢。
下午,梁佳慧、李佳蔚以“优势视角”点亮心灯。课堂伊始,“优点大轰炸”互动游戏瞬间点燃热情,孩子们互相发掘同伴的闪光点,欢声笑语驱散腼腆。“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星辰,各有璀璨光芒。”队员们循循善诱,结合日常点滴,引导孩子们看见自己在学业、生活、交往中蕴藏的潜能与优势,悄然播撒自信的种子,让内在的星芒熠熠生辉。
二组:爱我中华 兴我家国
课堂上,盖芯冉、臧文菡、宋晨三位队员深情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。他们以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”的激昂,点燃孩子们对时代责任的感知;借“五十六朵石榴花,共系一根藤”的生动意象,细述民族团结的血脉深情。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,孩子们渐渐懂得:各民族如枝叶同根,休戚与共。祖国的明天,正需各族儿女同心同德,以稚嫩却坚定的臂膀,共同托举复兴的梦想。
三组:绿韵融歌 践守初心
红桥社区内,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关怀如常。郑晓涵、刘嘉晴、张淑玥继续化身“课业引航灯”,两小时的细致辅导耐心化解学习难题。随后,郑晓涵带领孩子们学唱旋律轻快的《暖暖》。纯净的童声齐唱,温暖流淌,笑脸如花绽放。下午,课堂变身互动乐园。刘嘉晴组织的“击鼓传花”在轻松愉悦中拉近距离。郑晓涵则匠心独具,将基础乐理知识融入“保护地球”环保主题,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。音符化作守护的力量,在旋律中传递绿色的理念。
与此同时,王颖深入轮台镇人民政府,全程参与晨会。她认真聆听部门工作部署,特别关注信访接待处“耐心倾听、事事回应”的服务要求,汲取基层智慧。随后在党建工作办公室协助完成相关工作,在实践中体悟“扎根沃土、服务为民”的深刻内涵。
四组:笔绘梦圆 乐润心芽
四组队员深耕哈尔巴克乡吾夏克铁热克村与哈尔东村,以多元活动浇灌童心。
在哈尔东村,孙皓彦以课业辅导筑基,一小时耐心细致的讲解,为孩子们扫清数学公式运用、语文阅读理解的迷雾,一对一夯实基础。随后,“绘梦中国”主题活动展开画卷。孩子们执起彩笔,将对祖国的炽热爱恋倾注笔端。以“中国梦”为帆,用斑斓色彩描绘壮丽山河与美好憧憬,家国情怀在创作中自然升华。
吾夏克铁热克村则回荡着成长的乐音。柏硕组织的音乐活动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。孩子们齐声合唱《小美满》,歌声清澈嘹亮,节奏感较以往明显提升。不少学生主动举手担任领唱,带领大家共同完成演唱,温馨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,温馨与默契在旋律中交融。随后开展了音乐游戏环节,通过“节奏传递”和“旋律模仿”游戏,锻炼了孩子们的听辨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,活动中,孩子们积极参与、笑声不断,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。柏硕表示,本次活动发现个别孩子对歌词不够熟悉,后续将提前准备歌词单分发,让音乐互动效果更加理想,让音乐润泽更加深入。
结语
六日光阴,非沙流逝水,而是情谊的层叠累积,是石榴籽的日益饱满。从卡尕麦来村的巧手慧眼,到巴什阔玉克村的同心家国;从红桥社区的绿韵歌声,到哈尔巴克乡的彩梦乐音——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为笔,以热忱为墨,在轮台广袤的画卷上持续描绘着团结、成长与希望的图景。每一次真诚的互动,都是心桥的加固;每一次收获的笑颜,都是前行的动力。当纸艺西瓜凝结创意,当爱国情怀深植童心,当绿色理念融入音符,当服务初心扎根基层,所有耕耘都指向同一个未来:民族团结之树常青,石榴花开之处常暖。明日晨光熹微,实践步履不息,且看青春续写更动人的篇章!
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